改革调研

当前位置:首页 > 改革调研 > 司法改革

司法改革

2022年南京基层法院十大工作创新
日期:2023-03-07 浏览次数: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导语:基层是改革创新的源头活水。2022年,南京中院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全面调动激发基层法院创新活力,积极鼓励支持基层法院结合区域实际开展差异化工作创新,形成了勇于试敢于闯,多点开花创特色、树品牌的良好局面,一项项“微改革”“微创新”接踵而出、亮点纷呈,充分展现了基层锐意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力量,切实推动了南京法院司法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下面,请跟小编一起盘点“2022年南京基层法院十大工作创新”:

江北新区法院

聚力打造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机制,助推创新驱动战略实施。


△2022年4月26日,参加国际知识产权服贸平台上线仪式


01构建全方位协同保护体系

联合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16家单位签订《南京江北新区(自贸区南京片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合作备忘录》,通过常态化联席会议、知产纠纷协同化解等机制,形成“严、大、快、同”全方位知识产权保护新格局。

02有效整合多元解纷资源

与中国(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立知识产权案件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并强化跨境知识产权协作,完善海外知识产权纠纷预警防范机制,打造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新体系。

03广泛设立巡回审判点

建成南京知识产权法庭自贸区巡回审判点以及江北新区法院驻鼓楼、浦口、六合知识产权巡回审判点,构建两级法院多点式、便捷化司法保护新模式。该项工作受到最高法院、省法院充分肯定;该院被国家版权局评为查处重大侵权盗版案件第一批有功单位。


江宁开发区法院

创新“1+2”商会调解机制,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深化商会调解中心和江宁开发区、禄口街道商会分中心机制创新,形成“1+2”齐头并进的商会调解新模式,入选全国“工商联与人民法院沟通联系机制典型事例”。

△2022年,江宁开发区法院获评全省示范单位,商会商事调解工作入选全国典型事例


01注重建强专门化队伍

聘请熟悉企业经营管理和商会运行、有行业影响和威望的企业经营者、商会法律顾问等专兼职调解员10名,并吸纳15名优秀律师担任特邀调解员。

02注重提升信息化水平

研发应用商会调解中心小程序平台,加强信息技术配置,优化诉前调解案件分流机制,提升调解效率。

03注重加强规范化建设

出台商会调解中心建设实施意见、调解员守则等文件,明确调解流程指引,以规范化的程序制度保障商会调解中心工作实效。该院获评全省“商会商事调解联系协作机制示范单位”。 


六合法院

创建巡回审判“板凳法庭”,闯出司法便民新路径。相关经验做法被最高法院和共青团中央宣传推广,获评全市政法系统“我为群众办实事”十大优秀项目。

△六合法院开展服务三农“板凳法庭”巡回审判,提供“家门口”式诉讼服务


01拓展“板凳法庭”广度深度

 专门成立“板凳法庭”审判团队,在全区设立23个巡回审判点,并在105个村社区普遍建立法官工作室,实现司法服务“村村通”,巡回审判点“全覆盖”。

02实现“板凳法庭”常态化运行

制定《关于推进“板凳法庭”巡回审判工作常态化的实施意见》,“板凳法庭”团队法官主动下村入户走访,提供上门立案、调解、庭审以及普法宣传等“家门口”司法服务,惠及群众1.8万人次。

03强化“板凳法庭”全要素保障

主动加强与党委政府、基层组织等沟通联动,构建长效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配齐配强巡回审判所需移动终端等软硬件设施,提升司法便民服务的信息化、现代化水平。


玄武法院

积极探索生态法治文化建设,推进绿色发展。2022年,玄武区法院依托环资审判集中管辖职能,创新推进生态法治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2022年5月31日,玄武法院干警到高淳游子山村开展非法占用农用地案件公开宣判和普法宣传


01加强多方载体建设打造“集群式”阵地

建成红山动物园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馆等3个核心展示场馆,与20家单位共建融合生态修复、普法教育、司法便民等多重功能的N个生态法治文化弘扬地标区,打造“3+N”生态法治文化阵地集群。

02丰富多元主题内涵强化“沉浸式”体验

依托钟山风景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展馆、紫金山天鹅野放点“网红打卡地”、长江江豚科教中心数字展区等多个实体平台,推行多元化“沉浸式”体验,让生态法治文化可感可触、深入人心。

03拓展多维普法路径加强“立体式”宣教

通过开展巡回审判、发出司法建议、发布典型案例等多种方式,立体式开展生态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社会氛围。

秦淮法院

创设“莱斯”数字微法庭,强化社会矛盾纠纷诉前化解。2022年,秦淮法院精心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莱斯”数字微法庭,依托社会力量和信息化技术加强基层纠纷诉前化解。

△2022年7月21日,秦淮法院“莱斯”数字微法庭(街道诉非对接工作站)上线


01“街道+行业”实现法庭布点“全覆盖”

将全区街道和纠纷多发重点行业做为法庭基本布局点。目前,已在辖区6个街道和劳动争议、金融纠纷等矛盾多发行业建成“莱斯”微法庭。

02“宣传+预防”压控矛盾增量“治未病”

推行线上“点单接单”式普法宣传,精准对接和及时下沉社区开展法律宣讲、纠纷调处,提升群众法治意识和防范意识,有效防范减少基层矛盾纠纷。

03“调解+确认”追求线上解纷“高效能”

开发应用线上联动调解模块,当事人申请调解的,立即分类引导至社会调解组织先行调解并提供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调解成功后需要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直接在线申请司法确认。去年8月以来,该院诉前调解结案8923件,同比上升37.82%。


鼓楼法院

推出“三全”举措,构建审判管理新模式。

△鼓楼法院在全市政法干部会议上就该院“长期未结案件管理机制”做经验交流


01新建“全领域”繁简分流大格局

科学定位繁简案件,明确186种简案和124种繁案标准并启用智能分案系统,全领域实现繁简属性自动标注、一键分流。

02新建“全流程”职能监管“E平台”

研发审判执行流程节点监管平台,对立案、诉前调解、审判、执行阶段的14个关键节点全程监控,变事后问责为事中监管。

03新建“全方位”综合考评新机制

出台全新考核方案,将考核内容细化为均衡度、多审、快审、精审四大类九项指标,合理确定各部门、各团队不同指标的相应基准值、目标值,并以百分制精准考核法官工作量。该院“长期未结案件管理机制”入选全市政法系统从严管党治警首批创新示范制度。


高淳法院

建好群众身边的e法庭,打造云端司法驿站。2022年,高淳法院以“一屏一网一端”为标准配置,创建“群众身边的 e 法庭”,集成推出云端司法服务。

△2022年9月8日,高淳法院“群众身边的e法庭”行业特设首站固城湖螃蟹商会站成立


01依托智慧化终端,为群众提供在线解纷、指导调解、网上立案、失信曝光、普法宣讲等全方位线上诉讼服务。

02通过开展“线上+线下”的常态化培训和个案指导,充分发挥村社区干部熟悉社情民意的优势,优化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实效。

03借助“e法庭”相关信息,科学分析基层涉诉纠纷类型、失信人员等数据,形成研判报告,为基层精细化治理提供预警和参考。相关做法被最高法院智慧法院进行时推广报道。


栖霞、溧水法院

立足实际创新举措,搭建诉源治理新平台。

栖霞法院精心绘制“诉源治理同心圆”。

 

△栖霞法院许庆林法官调解祖坟被毁纠纷,入选全市政法网格员工作“年度十佳案例”

01推进“送法进社区”,栖霞法庭依托“心宁栖和”平台、迈皋桥法庭与燕子矶派出对接联动等为群众提供家门口司法服务,1起案件入选全市政法网格员工作“年度十佳案例”。

02推进“普法进乡村”,发挥旅游法庭等特色法庭作用,主动下沉新闸村、桦墅村等开展巡回审判、普法宣传,服务无讼村落建设。

03推进“宣法进校园”,累计开展《民法典》宣讲等校园普法活动32次,受教育师生超过1.1万人次。

溧水法院深化创新“调裁快审中心”平台建设。

△溧水法院与区政府职能部门联合化解群体性纠纷


01建好复合型调裁团队,组建4个“速裁法官+书记员+人民调解员+特邀调解员”复合型调裁团队。

02深化一站式纠纷化解,坚持“纠纷分流、层级过滤、非诉在前、诉讼断后”思路,横向打造“访调诉”纠纷协同化解体系,纵向构建区镇村矛盾分层调处模式。

03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擦亮“溧法直通车”法宣品牌,开展“你点单我讲课”菜单式普法,从源头上防范减少基层矛盾纠纷。


建邺法院

着眼“全流程”发力,探索建立聘用人员管理新机制。针对聘用人员入职门槛低、业务能力弱、工资待遇不高、流动性大等突出问题,建立完善全流程管理机制取得初步成效,相关做法经验入选《江苏法院2022年司法改革案例选编(一)》。

△建邺法院举行司法辅助人员入职培训


01探索广覆盖高标准的招录机制

建立“自有平台+上级法院、政府平台+招聘平台”的一体联动招录模式,对具有法律职业资格和司法从业经历的优先录用。

02探索科学规范合理的使用机制

制定聘用人员考核办法等7项规章制度,细化月季年度考核,构建能进能出管理体系。

03探索有薪有为有位的保障机制

制定《聘用人员薪酬管理办法》,使薪酬与学历、工作实绩等挂钩;建立职级晋升机制,并在工会福利、健康体检等方面与在编干警享有同样待遇,以事业和感情拴心留人。


雨花、江宁、浦口法院

多点开花各具特色,积极参与促进基层社会治理。

雨花法院“三端”发力展现司法新作为。


01聚焦审判前端强线上化解,将六个网格法庭升级为“网格云享法庭”,并开发应用“调解e院”“调解e线”等线上程序诉前化解纠纷。

02聚焦审判中端强多方联动,运用司法社工、网格共建等借力举措,精准破解难题。

03聚焦审判后端强拓展延伸,通过判后辅导、推出“1+9”司法服务菜单等方式,提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实际成效。

江宁法院“三项”举措打造“法润乡风”品牌。

△江宁法院汤山法庭设立“法润乡风”侯家塘微法庭,努力打造具有江宁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01强共建共治,建立多元综合“e和法庭”,推行矛盾纠纷排查例会制度和多元联动调处机制,形成多元解纷合力。

02强精准服务,依托“诉讼服务驿站”、“法润乡风微法庭”、旅游巡回法庭等靶向式服务对接基层需求。

03强普法宣传,打造“尚风法律讲堂”,建立教育实践展馆、强化典型案例引领,提升基层群众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浦口法院“三个”服务推动基层治理。

△浦口法院永宁法庭法官进村入户为农民遇到的法律问题答疑解惑。


01围绕服务乡村振兴,开设快审快执绿色通道,公正高效审理农村集体产权、承包经营权流转等涉农案件。永宁法庭建成全省法院服务乡村振兴实践基地。

02围绕服务治理品牌创建,桥林法庭打造“浦法心桥”微实事;永宁法庭提档升级“法润乡土”品牌。

03围绕服务群众多元需求,构建“常态驻庭+网格解纷”“专业审判团队+巡回审判”等多重网络,提升基层司法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