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调研
心宁栖和
一封感谢信,寥寥数语,看似平常的背后却是一个有温度的故事。8月22日,栖霞区法院收到某高校寄来的一封感谢信:“感谢张燕庭长忠诚尽责、服务群众、坚守底线,用实际行动真实诠释新时代人民法官的司法能力智慧、司法为民初心和司法担当精神。”
全面调研 及时解民忧
2022年12月底,承包经营某高校食堂的A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合同到期后拒不撤场,引发其与21家小商户的经营纠纷,因未结清经营款项,小商户们遂将其诉至栖霞区法院,要求其立即支付80余万元经营款项并冻结该公司账户资金。
栖霞法庭庭长张燕接手该系列案件后,经认真查阅案件材料发现,该系列案因同一缘由引发,且该公司与高校之间的企业承包经营合同纠纷案件尚在南京中院二审审理中,需等待该案的审理结果作为依据,暂无法进入实体程序处理。在此情况下,小商户们难免心生抱怨,容易引发群体性信访投诉风险,怎样在快速、高效解决问题的同时做好商户的安抚工作成为了首先要面对的难题。
张燕第一时间与中院二审法官取得联系,询问案件进展。她一边与高校法务人员联系,通知该校暂不向A公司付款;一边做好商户们的释明工作,安抚商户们焦虑的心情,请他们耐心等待中院二审结果,栖霞区法院会依据前案的二审结果,争取在诉前化解三方的矛盾。
分类处理 协商汇民意
2023年7月18日,二审结果作出后,A公司要求高校立即付款,高校则担忧若A公司卷款走人,未将相关款项交付商户,商户们将继续向高校施压,学校将面临巨大的信访压力,故拒绝付款。面对复杂的案件情况,张燕决定调整工作方案,采用分类施策的方法处理。
张燕多次与高校相关负责人沟通解决方案,高校终于同意到法院作为第三方签署调解协议,并向小商户们付款,将三方纠纷处理好。
针对A公司拒不配合的情况,法院多次与其负责人及律师沟通,告知其如申请法院强制执行,21户商户也会要求立即立案并保全其执行款项,将产生执行费、诉讼费和保全费的支出,不仅导致解纷成本增加,更造成解纷时限拉长和难度增加,不利于纠纷化解处理,三方最终都将受到损害。经多次释明利害关系,A公司也终于同意与商户们到法院对账,签署三方协议,同意款项由高校直接支付给商户。
“法官,这事怎么办我们听你的!”为尽快处理纠纷,法院通知小商户们自行清理账目,确定时间后携带对账单和证据来法院调解。
8月3日,三方共同来到栖霞法庭进行诉前调解。张燕带领法官助理孙陈峰和调解员一起组织各方核对保证金、经营款项,确认各方当事人的身份和代理权限,告知各方协议的效力及法律后果,并为21位商户一一制作诉前调解协议。历时五个多小时,最终协调各方顺利签订调解协议。目前,21名商户均已收到经营款项,公司和高校的法律风险也被顺利解除,该起纠纷成功化解,得到各方当事人的一致认可。
诉前调解作为多元解纷工作的方式之一,能够促使当事人之间的矛盾纠纷快速解决,减少当事人的诉讼成本,提高维权效率。栖霞法庭充分利用诉前调解功能,切实将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在诉前,既节约司法资源,又促进社会和谐。下一步,栖霞法庭将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践行司法为民的要求,进一步加大诉前调解工作力度,满足人民群众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需求,主动融入社会治理现代化大格局,努力将纠纷化于诉外、止于诉前,全面深入推动诉源治理工作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