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调研
心宁栖和
“真的很抱歉,你们法院为我儿子欠工人工资的案子调解到这么晚,我们也过意不去,接下来我们也会督促他尽快还款。如果今天真把他拘留了,我们连去医院都不知道怎么办呢。”杨某父母说道。
原来,2021年10月,申请人曹师傅带领七名工人为某电梯公司做安装工作。到2022年1月,该公司共欠付曹师傅等人劳务费103000元,经法院判决后仍未能履行。无奈之下,曹师傅等人向栖霞区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过程中,承办人侍海洲多次进行财产查控,但均未发现被执行公司名下有任何可供执行财产线索,被执行人公司人去楼空,负责人杨某也无迹可寻,案件执行陷入了僵局。
“杨总,曹师傅等人帮你干活拿不到一分钱,他们非常焦急,多次来法院要求对你采取强制措施,希望你抓紧时间来法院与他们面谈。”
“杨总,拖欠民工工资严重的可能构成拒执罪,本院责令你来法院处理,如果经多次传唤仍不到庭,本院将对你处以罚款20000元,并将在你社区、公司等地址对你进行公告悬赏。”
“一旦20000元罚款立案执行,后期会冻结你的个人银行卡,并会将你拉入失信黑名单、限制高消费,会导致你除偿还曹师傅10多万元外,还要多付20000元罚款,我们已多次善意提醒。”
侍海洲每隔几天,就发送手机短信给被执行人公司负责人杨某,终于,杨某有了回应:“好的,我下周三去法院,请求不要对我罚款与张贴悬赏公告了。”
10月25日上午9时许,杨某与曹师傅一起来到法院,经过长时间的协商,到了下午,杨某依旧拿不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案。曹师傅很是焦急,不停地重复着,“我们这么多工人给你干活,你一分钱不付,工人们连吃的饭都是早上从家里带来的,你怎么忍心不给我们钱!”眼看协商不成,杨某又拒不履行,承办人在汇报领导后,决定对杨某实施司法拘留。
体检与送拘的路上,执行干警在警车里不停地劝说杨某积极履行,杨某也无奈表示自己公司停业、早年离婚、家中母亲患癌,没有钱可以履行。进了拘留所大门,办理收监过程中,杨某在多方筹措下,从一开始的分文没有转变为最多能给付10000元。可是曹师傅也有自己的苦衷,他还有七名工人亟需工资,说什么也不同意杨某提出的先给付10000元,强烈要求法院将杨某送进拘留所。
眼看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简单的拘与不拘都无法真正化解双方矛盾。考虑到杨某的实际履行能力及家庭生活压力,承办人认真斟酌后,随即将曹师傅拉到一旁:“你先把杨某转来的钱收下,我们突击带着杨某去他家看看,如果他说的属实,我们就不拘留他,如果他撒谎,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我们今晚再把他带回来送进拘留所,你看怎么样?”曹师傅听完后表示同意。
晚上6点30分,天色已黑,为了不给被执行人家庭造成困扰,警车停得离小区很远,执行干警分散着进入小区。在到达杨某家后,一行人见到了杨某年逾八十的父母,在承办人说明来意后,杨某母亲拿出诊断证明、检验报告单,曹师傅接过材料,又在屋子里转了转、看了看。
“法官,他家真的没钱,跟我一开始想的不一样,我还以为他作为一个老板有很多财产呢。”曹师傅说道。
“他哪里有钱啊,为人也老实,但就是做不成事,做工程半途而废也拿不到钱,到现在连吃饭都是我们老两口拿出的钱,我今年刚检查出肺癌,因为没钱我都不想化疗了。”说完,杨某的母亲连连叹息。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双方的对立情绪很快得到平复。
“这样吧,今晚这10000元我先收下,加上法院上周执行到的5000元,一共收到15000元,我不申请拘留杨总了,也不要杨总父母担保了,他们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余款88000元你让杨总自己说吧”,曹师傅这样说道。
“我当着法官和我父母的面保证尽快将工程收尾,并与上游公司结算,我保证于今年12月15日前将工人工资全部付清,如果到时付不清,我个人承担代履行责任,不要法院来找我,我自己到法院接受处罚。”杨某保证到。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耐心沟通,杨某提出的解决方案获得在场人的一致认可,曹师傅和杨某分别在和解协议书、代履行承诺书上签字捺印,案件成功和解。
执行工作不应该是冰冷生硬的,而应该是有情怀、有温度的。栖霞区法院执行干警们用善意文明执行,让当事人感受到司法的温度和善意,努力实现双赢。对于履行有困难的被执行人,采取“柔性”措施,以“如我在诉”的要求,换位思考,尽量促成和解,避免机械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