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法院动态
4月20日,栖霞区法院收到一封八旬老人手写的感谢信,信中对该院人民调解员孙静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表示赞扬,对其妥善化解了历时多年的矛盾纠纷表示感谢。

原来,在今年3月15日,原告孔某诉被告潘某合同纠纷一案由孙静进行诉前调解,孙静拿到案件当天即与原告联系,原告表示愿意调解,但被告的电话一直打不通。多日来孙静从未停止与被告联系,3月31日被告潘某终于接听了电话,也在电话中承诺一周后返还原告会员费1万元。可直至4月18日,被告都未给付。孙静考虑到被告这么推脱下去太耽误时间,此款已经欠了七年,若被告真心还款早就支付了。孙静通过多次与原告沟通,得知了被告母亲的联系方式,结合自身调解经验,遂与被告母亲取得了联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告知其原告年岁已大,请对方换位思考。经过数次沟通,被告母亲终于被打动,主动做起了儿子的思想工作。就这样,被告很快返还了拖欠七年之久的会员费,孙静为已过八旬的原告了却了多年心愿。原告孔某为表谢意想送锦旗却被孙静婉拒:“这是我的工作,能解开你多年的心结,我也很欣慰,不需要送我锦旗!”这才有了开头的手写感谢信,孔某在信中表示,虽然案件金额较小,但困扰其多年,没想到经过调解员巧妙化解,一个月就收到了还款,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1957年出生的孙静,退休前一直在社区工作,退休后还想继续为人民排忧解难。自2019年受聘于栖霞区法院任人民调解员以来,她运用多年的调解经验共结案2391件。“您好,我是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法院立案庭调解员,麻烦问您一下,某某一案……”这是一通被当事人怀疑为诈骗的电话,像这样被质疑的情况孙静并不陌生,法院诉前调解工作的第一步就是要联系案件当事人,可很多情况下,当事人都是怀疑、推诿,甚至出言不逊,每每遇到这种尴尬,她总能找到合适的方法加以化解。诉前调解虽有别于司法审判,但同样具有法律效力。工作中,她时时不忘谨小慎微这四个字,对每一位当事人负责,就是她的工作准则。作为一名生活阅历、工作经验充足的老调解员,她对调解工作不断有新的认识、新的收获,这些宝贵的经验,也是她对自己热爱的人民调解工作的献礼。“人民调解是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做好这份工作既能为民解忧,又充实了自己的退休生活。”她总是这样说道。
孙静只是栖霞区法院人民调解员的一个缩影,在法院的各个角落,每天都可以看到人民调解员们忙碌的身影。虽然他们的鬓角已泛白,但他们的身后发着光。你们日出而行,晚霞而归,感谢你们对司法工作的热忱之心,用你们的退休时光继续散发余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