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法院动态
“我们发现了被执行人的车辆,能不能帮帮我们!”10月20日中午,正在午休的栖霞区法院执行员张书乔,被接连不断的微信提示音吵醒。原来是申请执行人马某无意中发现了被执行人的车辆正在拉货,他急忙拍了车辆照片发给张书乔,又发送数条语音请求法官出警,语气非常急切。
一年前,马某等4名农民工帮田山公司(化名)开农用车拉货,但公司负责人却以各种借口不愿支付他们的工资。诉至法院进入执行阶段后,承办人张书乔一直在努力查找田山公司的财产线索。虽查封了田山公司的车辆,但因无法确定车辆具体位置,案件办理陷入僵局。
照片就是线索,短讯就是命令。听闻发现田山公司的车辆,张书乔意识到案件有了突破口。她顾不上午休,立即起身快速调警,火速抵达医科大学附近,拦下了正在拉货的车辆并扣押至法院。
尽管已控制住车辆,法官完全可以对车辆进行评估拍卖去保障民工的权益。但拍卖所需时间较长,无法解决农民工燃眉之急,不利于案件的快速执结。再者,对田山公司而言,车辆作为运输公司重要资产,扣一辆车就意味低一分工作效率、缺一份收入来源、少一个工作岗位,公司或将无法承担如此重大损失。

对此,张书乔考虑得非常全面:“要善用活用强制措施,在切实保障好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同时,也要坚持善意文明的执行理念,保障企业生存,努力实现共赢。”

在法院调解室,听闻车辆被扣押,公司负责人薛某情绪非常激动:“公司是以前的老板转让给我的,民工的工资应找前老板要,扣车造成的损失,法院必须赔偿!”
张书乔见状,耐心地做其思想工作,与其分析案情,陈明利害,充分释放善意文明的执行理念。在张书乔不厌其烦的开导下,薛某的情绪也慢慢稳定下来,放下对抗的态度。最终,经过3个多小时的努力,晚上6点多,薛某被法官的诚意打动,他心悦诚服地主动将13万多元案款,分别转给马某等4名农民工,并向法官保证,以后不会拖欠民工工资。张书乔也兴奋地在群里告诉大家这个好消息:“一下午,4个案件,13.2万,搞定!”寥寥几个字的背后,是法院看得见的公平正义,民工兄弟们摸得到的幸福心安。
“民工要不到工资的心酸和无奈,背后往往是一个家庭的期盼与渴望。多为民工兄弟们办点实事,尽最大努力为他们“讨薪”,是执行法官的应有之义。”张书乔坚定地说道。6个多小时后,张书乔再次走出法院大门,此时,夜色微凉,桂花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