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法院动态
编者按
法庭之内,法槌落下,裁判既成;法庭之外,思考未止,其响不绝。【判余书笺】专栏,为干警开辟一方分享心得的园地。
这里不谈晦涩理论,不做法条注解,只聚焦真实体悟:那些调解成功的会心一笑,疑难案件的辗转反侧,对正义尺度的反复掂量,以及对法律与人情交织的深层思索。我们相信,正是这些点滴拾穗的积累,构筑了法治大厦最坚实的基底。期待以真诚笔触,架起司法与公众的桥梁,让法律的理性之光,亦有人情的温度。

迈皋桥法庭副庭长胡晓龙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两年前初任法官时宣誓的声音仍萦绕耳畔。小时候的侠者之梦,在此时以另一种形式呈现,持匡扶正义之剑,护世间公平之心。
心存正义,克己奉公,不仅是为自身法官生涯制定的目标,亦是一生履职尽责的追求。通过一件件案件的办理,觉知法官不仅要在法庭之上坚守公正,探寻有情理的法律,追求有温度的裁判;也要在基层治理的浪潮之下,走出法庭,投身基层治理,服务广大群众。法官的双重身份,不仅是公平正义的担当,亦是法治使命的践行。
执法办案中的“如我在诉”
一起姐姐诉妹妹名誉权纠纷案。妹妹在家族微信群里对姐姐发表辱骂言论,姐姐一纸诉状将妹妹告上法庭,要求妹妹赔礼道歉。
初看卷宗,一方面困惑于亲姐妹之间的家庭矛盾何以闹至法庭,另一方面也意识到化解本案最好的方式不是判决而是调解。初期通过电话与双方进行沟通,倾听到的都是抱怨和指责,难以进行有效调解。考虑到姐妹二人都已迈入古稀之年,身体状态欠佳,为了尽快化解本案纠纷,我决定分别上门了解,并走访她们的哥哥和妹妹,以便全面了解姐妹矛盾产生的原因,深入追寻矛盾的源头。
沟通中,她们慢慢放下芥蒂,道出了心里话。她们在分别指责对方问题的同时,也在时不时地回忆起对方的好,慢慢念起了姐妹情谊。与此同时,我又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让她们的哥哥和妹妹一同做起调解工作。最终她们都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妹妹意识到自身行为的错误性,坦诚地向姐姐表达了歉意。姐姐也谅解了妹妹的行为,并主动撤回了起诉。
至此,这起因家庭矛盾引发的民事纠纷得以顺利化解,姐妹情谊也得到了修复。家庭的矛盾,没有明确的对错。法官及时走出法庭,让起于家庭的矛盾化解于家庭,最终不仅定分,更重要的是止争,真正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基层治理中的一以贯之
一起小区电动自行车燃烧引发的群体纠纷案。一小区电动自行车车棚突发火灾,造成多辆电动自行车不同程度烧损。消防部门的火灾事故调查认定书判定:起火部位为电动自行车锂离子电池组,事故因其故障爆炸起火所致。
该火灾事故发生后,引发事故的电动自行车车主拒绝出面解决赔偿问题,二十几户受损业主情绪异常激动。作为基层人民法庭的法官,社区第一时间联系我,寻求司法帮助。我随即前往涉事小区,了解现场情况及相关事故材料,并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初步拟定化解方案,以供各方当事人参考。最终,电动车生产厂家与受损业主一一达成赔付方案并履行完毕。至此,一起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重大矛盾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事后,我也收到了涉事小区送来的感谢信。纠纷解决后,通过街道牵头,以该事件为典型案例,我为周边社区居民及社区工作者开展专项普法讲座,宣传相关法律法规,讲解类似矛盾纠纷的处理程序及化解方式,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做到解决一案,影响一片。该案件也入选了最高人民法院多元解纷案例库首批入库典型案例。
身为基层青年法官,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面对大量案件的审判压力,不仅要做到定分止争,还要走出法庭,在基层治理中发光发热。
记得有这么一句话:在光亮中,世界始终是我们最初和最后的爱。诚然,选择了,便悄然绽放。向“新”而行,青年法官的双重身份,多的是责任,不变的是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