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媒体报道
本报讯(记者 王晓红 通讯员 柳俐慊)12月20日上午,记者从南京市栖霞区法院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该院人民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托“心宁栖和”司法品牌和“丹枫桃园工作室”调解平台,通过“融合法庭”建设,实现更多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截至11月,融合法庭新收各类民事案件2336件,结案2172件,结案率达92.94%,调解撤诉率达62.34%,平均审理天数自59.18天降至53.36天,法庭有效指导纠纷诉前化解纠纷达249起。
据介绍,栖霞法院持续加强融合法庭建设,主动融入基层治理。通过完善联动机制、做强专业平台、织密基层网络,该院逐步形成“法庭指导”为主体、“解纷平台”和“网格力量”为两翼的“一庭两翼”工作框架,实现重心下沉、源头防范。该院设立由法庭庭长、街道司法所所长、派出所所长、信访办主任共同组成的纠纷化解联合协调小组,有效整合多方力量。
记者了解到,融合法庭下辖4个街道,向每个街道派驻一名网格法官,对接辖区内的社区、村集体,联合派出所公调对接室、街道信访接待中心、掌上云社区等基层工作组织,借助社区网格员、人民调解员“一口清”优势,聘请网格员担任法治联络员、特邀调解员,发挥采集信息、化解矛盾、防范风险以及协助调解、送达、执行等方面特殊作用,促进矛盾纠纷化于萌芽、止于未发。
融合法庭实时对接“心宁栖和”工作站点,实体化、常态化运作“一站一室一庭”(律师服务工作站、人民调解工作室、巡回法庭),充分发挥“丹枫桃园”驻庭调解工作室功能,完成在线调解、预诊评估、诉前调解、调解培训指导工作,整合“娘家人”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室、老骥工作室等特色平台,健全融合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律师调解等方式的多元架构,强化专业调解职能,以更小细胞积极融入党委领导的社会治理体系大格局。
同时,立足法庭辖区地缘性特点,栖霞法院合理配置司法资源,切实方便辖区百姓诉讼。该院将两名驻庭调解员编入相应审判团队,形成“1名法官+1名法官助理员+1名事务助理员+1名书记员+1名人民调解员”速裁团队,开展诉前调解;充分运用法院在线送达平台、江苏微解纷在线调解平台、“宁审通”在线审判平台等网络平台,打造在线送达、在线调解、在线开庭的“E讼服务”,实现“职能整合+科技支撑”高效运作;立足基层,发挥示范诉讼引领作用,选取物业纠纷、邻里纠纷等社会关注度高、与群众关系密切的案件,通过不间断开展巡回审判,实现“审理一起、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